“种菜抗涨”招来无数菜友
几年前,王老伯从山西乡村老家来到上海帮女儿带孩子,这样的生活令他百无聊赖。但几个月前随着物价上涨,王老伯忽然觉得可以利用一下他的“专业知识”,辅助家里解决一下“菜篮子”问题,那就是种菜。
“买菜达人”成弄堂“团购”明星
当姜阿姨成为弄堂的 “买菜达人”后,每天找她“团购”的街坊越来越多,又一个主意涌现了:“当前假如人多的话,可以包辆车,去农贸市场批发一些菜回来,只有量大,确定仍是合算的。”姜女士说,做“买菜达人”实在很辛劳,但她乐此不疲,因为采购量大的话,她自己也合算。现在邻居们看到她都愁眉锁眼,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。
眼看物价水涨船高,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每天挎着 “菜篮子”的“当家人”了。
“妈妈小食堂”让儿子有体面
张�是市核心一家公司的小白领,每天中午,他习惯和同事去四周小饭店吃饭。跟着物价上涨,张�显著感觉压力很大,开销大了,就是工资没变,每天中午花二十元吃饭变成“奢靡花费”。
最后,姜女士在浦东找到一个小型菜市场,坐车从前很方便,那里的货源主要来自本地,因为当地居民许多,且都是工薪阶层,所以生意无比好,价格也比很多处所便宜不少。于是,“越江买菜”就成了她的秘诀。
周阿姨家是尺度的工薪阶层,她自己多年前已经退休,家里收入重要靠丈夫一个人,现在女儿正在念大学,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还要供养年老的婆婆,家里经济情形并不拮据,于是,“抠门”就成为了她多年养成的习惯。
□晚报记者 李一能 报道
回到学校,如果再和同学聊起物价上涨的话题,楠楠老是会向同学夸耀:“不怕,我家有个‘抠门’老妈。 ”
王老伯所寓居的小区地处郊区,每户底楼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,他早就想应用这片地来种些果蔬,但家里人一直对他的设法很不屑:菜又不贵,你老犯得着这么折腾自己吗。如今菜价上涨了,家人也就批准了王老伯的请求,让他去尝尝。
本来,最近苹果价格涨得很厉害,周阿姨晓得女儿喜欢吃,可又觉得太贵,于是就搭配着买,大的好的留给女儿和白叟吃,她和丈夫就吃差一些的,这样买苹果的总支出还是和涨价前差不多。楠楠这才猛然想起,最近饭桌上菜的种类仿佛少了,不外都是自己和奶奶爱好吃的,而爸妈喜欢吃的菜却很少看到。
带孩子王老伯兴许不拿手,但种菜可是他的特长,作为一名农夫,他把旷废已久的种菜常识全体拾了回来,开始一心经营他的小菜园。他惊奇地发明,固然是城市,但这里的土质十分合适种菜,依照他的打算,菜地都不会闲下来,一整年家里都可以享受各种新颖蔬果,而且相对绿色环保,鲜美可口。

找人从老家带来点种子,王老伯开始到处寻找肥料,搞不到化肥,院子里种菜又不能用粪肥,最后他在旁边河道开挖的工地发现河泥,这就是不错的肥料。
家住老西门的姜女士,最近在弄堂里的人气直线回升。每当凌晨姜女士提着菜篮子出现在弄堂里,邻居们都会热忱地跟她打召唤:“去买菜啦?你买什么记得也帮我带一些回来哦。 ”对此姜女士已经司空见惯了,因为街坊都知道,姜女士是位“买菜达人”,总能买到便宜的菜,于是她就成了弄堂里的“团购”明星。
一个最显明的变更就是,如今“抠门”的当家人在家庭中位置越来越高,家人不再讥笑他们的琐屑较量,转而报以“抠门有道”的称颂。在涨价时期,更多人开始懂得当家人的 “抠门”,并以为这是节约持家的另一种称呼。
未几前,王老伯的第一批青菜和辣椒丰产了,家里的窗框上挂满红灿灿的辣椒,让他好像回到了山西老家的农舍。除了自己吃,他还筹备一些送给邻居,没想到邻居们对他种菜的技巧更感兴致,纷纭上门请教。
有一次,张�向母亲埋怨起这件事,妈妈就随口说了一句:“那么下周起开端带饭吧。”张�先是感到好笑,由于自从小学毕业后就不再从家里带过饭,但稍后想想这也不失为一个省钱的好措施,于是多少天后,张�的包里就多了几个饭盒。
“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你要节俭点了……”这是周阿姨最近对女儿常说起的一句话。周阿姨正在读大学的女儿楠楠平时花钱大手大脚,对母亲的唠叨时常不屑一顾,在她心目中妈妈就是“抠门”。
张�妈妈是这么盘算的,菜买得越多越便宜,多烧一点也不费什么力,每份饭略微赚点钱还可以补助一下自家开销的成本,现在气象冷也不怕饭菜变质。当初每天上午,张�拎着一大堆饭盒去上班,他的“妈妈小食堂”也成为了公司同事热议的话题,要想订餐还得预约,究竟量少价廉,切实是供不应求。
对邻居们的要求,姜女士从不谢绝,每次都是满载而归,而后挨家挨户帮邻居送去。但邻居们并不知道,姜女士“买菜达人”的本事却是靠跑了无数菜场才练就的。
“你有这样的老妈真幸福。”有不少共事都这样对张�说,他认为自己以前太小看老妈了,没想到除了抠门和精明,竟然还有不错的生意脑筋。
最近菜价猛涨,楠楠在学校也常常听到同窗们在念叨,但她本人却没有什么亲身领会,一是因为她从不买菜;二是家里的饭菜品质并没有产生什么变化,天天饭后,周阿姨仍然会给楠楠端一盆削好的苹果。有一天楠楠进厨房,意外发现家里有两种规格的苹果,一大一小,于是就问母亲是怎么回事。周阿姨答复说:“大的给你跟奶奶吃,小的咱们吃。 ”
“抠门”老妈让女儿激动落泪
郊区采购不成,她又前往一些大的农贸市场踩点,虽然那边的菜价便宜不少,但采购量必需很大,而且交通也不便利,常常去也不太事实。
张�发现最近带饭的同事不少,每天中午在公司热饭还须要排队,许多还是以前始终下馆子的“饭友”,一问都是为了省钱才带饭的。一起吃饭时,张�的饭菜总是让同事们爱慕不已,因为他有一个厨艺高明的老妈,一次一个同事开半玩笑地说:“和你妈磋商一下,让我也搭个伙得了。”张�回家把这件事当成笑话告知妈妈,没想到妈妈竟一口许可:“好啊,你问问还有没有其余同事要搭伙,我多做一点你一起带去。 ”
“用电热炉烧水素来只在晚上11点后,因为那时电费半价,可以省点;交通卡则是掐着点用,甚至与人合用,这样可以享受换乘优惠;拖地板的水从不倒掉,积着可以冲厕所……”楠楠说,她曾经异常不理解母亲的“抠门”,甚至不好心思和友人们提起,觉得很争脸,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件,让她一下子转变了对母亲的见解。
看着正在削苹果的母亲,楠楠鼻子一酸,躲到自己房间哭了好一会儿,原来妈妈从来就是对自己 “抠门”,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和老人。
自从菜价呈现上涨以来,姜女士就感到日常生涯开销压力变大了,小区邻近菜市场里菜的价钱也一直攀升,因而从几个月前,她就开始寻找廉价的买菜地点。首先她想到的是郊区,姜女士曾经一大清早坐车赶到奉贤去洽购,没想到那边的菜价也不便宜,那是因为当地的住户未几,市场经营状态不好,菜价反而降不下来。
“什么都能够省,但必定要保障让家里人吃好。 ”现在家庭主妇、煮夫们的第一要务,就是守住钱袋子,于是,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,每个家庭确当家人都拿出了各自省钱绝招抗“涨”。
王老伯会种菜的新闻在小区传开后,很快就多了良多“菜友”,有老年人也有年青人,他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换种菜心得,播种后相互赠予。对王老伯而言,种菜不仅下降生活本钱,也让他找回了久违的快活,更成为邻里协调相处的一种社交方法。